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正式发布《全国第四批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旨在推广各地在推进智能建造方面的先进做法,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在全国众多申报案例中,河北省共有10项措施成功入选,其中8项来自保定市,彰显了保定在智能建造领域的突出探索与实践成果。
本次入选的举措分为“完善政策体系”和“培育产业体系”两大类。在政策体系建设方面,保定市出台了智能建造中长期发展规划,系统总结近年来试点经验,明确未来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推动智能建造工作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发展。同时,保定市印发专项通知,要求政府及国有资金投资的规模以上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公共建筑、工业厂房、市政管网及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全面纳入智能建造推广范围,并鼓励社会投资的新建商品房等三类项目积极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升工程建设数字化水平。此外,保定市还创新推出信用激励政策,对积极应用智能建造技术的试点企业和项目给予信用加分,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
在产业体系培育方面,保定市聚焦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当地支持重点企业研发全智能节能门窗生产线,实现从客户自助下单、数字建模、数控生产到条码追踪的全流程智能化,带动多家本地企业实施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提升整体产业能级。同时,保定市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开发智能建造信息管理平台,推动工程项目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协同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与数据共享水平。
人才是智能建造发展的关键支撑。为此,保定市通过举办智能建造技能竞赛、技术研讨会和专题培训会等形式,持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素养与实操能力,推动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依托智能建造劳务产业园,保定市积极培育专业化劳务班组,推动班组数据库与央企、国企劳务平台互联互通,目前已成功培育75个智能建造劳务班组,形成稳定高效的产业工人队伍。此外,保定市还成立了本地智能建造产业联盟,促进企业间资源共享、技术协作与联合创新,构建起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省还与北京、天津联合编制发布《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规程》,为京津冀地区智能建造标准化应用提供有力支撑。雄安新区也发布了2024年智能建造试点工程项目名单,强化示范引领与过程监管。
此次保定市八项举措入选国家级可复制经验清单,不仅是对其智能建造成果的充分肯定,也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路径。未来,保定市将继续深化智能建造试点建设,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为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保定智慧”与“保定经验”。
此报道内容源自《河北日报》的报导。
了解更多河北保定造价行业咨询请登录:保定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