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教育普惠与城市交通两大民生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交出了一份温暖有力的民生答卷。
在学前教育方面,石家庄市持续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列为年度重点民生实事。今年全市共新建57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新增普惠性学位1.05万个,超额完成年初既定的30所创建目标。这是石家庄市连续第10年将此项工作纳入民生实事,充分体现了政策的延续性与政府的坚定投入。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扶持创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863所,提供普惠学位10.22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1.96%,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为保障普惠园高质量发展,石家庄市创新实施“政府买服务、幼儿享补助、园所得扶持”的运行机制,推行“双补”政策:一方面,对优质办园给予奖补,如每升一个等级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已达城市一类园标准的每年给予6万元发展资金;另一方面,对幼儿家庭实施分段补贴,主城区每名幼儿每月可享250至300元保教费补助,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实行保教费和餐费减免,切实减轻家庭负担。
与此同时,石家庄市在城市更新中下足“绣花功夫”,着力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以复兴大街和北三环市政化改造为代表,两条城市快速路将原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升级为双向12车道城市快速路,取消9个收费站,设置33对出入口,连通71条市政道路,极大提升了城市通行效率。2024年,两条主干道车流量突破2亿辆次,成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城市主动脉”。
在打通“大动脉”的同时,石家庄市注重畅通“微循环”。裕翔街快速连通工程、南二环辅路“断头路”打通、仓丰路与仓盛路等一批市政道路相继建成通车,有效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针对医院、学校、商圈等重点区域拥堵点,公安交管部门靶向施策,实施精细化交通组织:完成2509处交通节点改造,48个路口推行“非机动车一次左转”,设置62条绿波带和56处可变车道,使重点区域通行效率提升7%至10%。
“通过系统谋划与精细化治理,我们正努力打造内畅外联、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体系。”石家庄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局长王晓龙表示,智慧交管“大脑”已构建起指挥中心、分控中心、数字警务室三级联动机制,推动城市交通管理向智能化、科学化迈进。
从“幼有所育”到“行有所畅”,石家庄市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回应民生关切,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性与群众幸福感,为建设现代化、高品质省会城市注入强劲动能。
此报道内容源自《河北日报》的报导。
了解更多河北保定造价行业咨询请登录:保定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