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远程异地评标,有效防范了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凸显了招投标制度竞争择优的功能。”近日,在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测试运维实训基地建设工程总承包(EPC)项目顺利完成远程异地评标后,项目负责人马超深有感触地表示。
此次评标活动在河北省保定市住建局的监督下顺利开展,标志着保定市在推动建设工程招投标数字化转型方面迈出坚实步伐。该项目依托“互联网+招标投标”技术平台,采取“网上办”“不见面”服务模式,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操作。评标主场设在保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场设在邯郸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形成跨区域协同评标机制。
本项目评标委员会由7名成员组成,其中包括从河北省统一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6名专家和1名招标人代表。按照“副场专家多于主场”的原则,保定主场抽取2名专家,邯郸副场抽取4名专家,充分实现了两地优质评标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有效缓解了部分专业领域专家不足的问题。
今年以来,保定市住建局持续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运行,旨在打破传统评标中的地域限制,降低评委交通、接待等行政成本,同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风险,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完成8个建设工程项目的跨市远程异地评标任务,覆盖教育、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评标过程的公平公正,关键在于评标委员会的科学组成。为此,保定市住建局不断优化专家抽取机制,扩大评委遴选范围,提高随机性,减少“评标专业户”现象的发生。通过在主场统一抽取副场专家,由其就近前往当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参与评标,既保障了评标质量,又提升了工作效率。
依托“互联网+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保定市实现了数字文件即时传输、语音实时交互、全过程操作留痕的技术闭环。传统的现场开标场景被迁移至网上虚拟开标大厅,评委在不同地点同步开展评标工作,真正实现了“同一项目、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远程协同作业。
这一创新模式有效破解了“熟面孔”“人情分”等人为干扰因素,显著提升了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性,逐步形成了统一、规范、有序的“云评标”新格局。
下一步,保定市将继续深化招投标制度改革,拓展远程异地评标的覆盖范围和应用深度,推动更多工程建设项目纳入常态化远程评标体系,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此报道内容源自《保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报导。
了解更多河北保定造价行业咨询请登录:保定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