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雄安新区,数字化的基因正深刻融入城市的每一寸肌理。地面上,无人驾驶配送车平稳行驶;地底下,智能传感器实时守护着城市“动脉”;云端,“雄安之眼”城市计算中心运算着海量数据。这座未来之城,正通过筑牢数字底座、搭建创新平台、加快场景应用,奋力书写智慧城市建设的崭新篇章。
夯实数字底座,构筑“云”上之城
智慧城市的运行,离不开坚实的数字底座。雄安新区在规划之初便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建设。在容东片区地下约20米处,如城市“动脉”般延伸的综合管廊内,布设了近万套智能感知设备,实时监测管线运行状态。每段管廊、每栋建筑都拥有专属的数字信息模型,如同它们的“数字身份证”,实现了从规划、施工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
网络是数据传输的“高速公路”。作为全域纯IPv6城市,雄安新区为海量设备提供了近乎无限的“网络门牌号”,极大提升了数据安全与溯源能力。而被称为“雄安之眼”的城市计算中心,则汇聚了超过330亿条数据,为城市治理、生态监测等领域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让“云”上之城运行更加智能、高效。
搭建创新平台,激活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创新生态的培育。雄安新区聚焦打造自主创新策源地,已建成雄安科创中心、雄安人工智能产业园等10余个重要创新平台,吸引高端高新产业加速汇聚。洞见科技(雄安)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此落地生根,园区内“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协同环境,大大加快了科技成果的研发与转化。
如今,雄安新区已汇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超过500家、人工智能重点企业60余家,初步形成了覆盖硬件研发、软件服务、人工智能的数字经济全链条自主创新生态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关键的技术和产品支撑。
加快场景应用,推动智慧赋能
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雄安新区正将智慧应用深度融入城市治理与民生服务的方方面面。在社区,智能水表、燃气表能实时监测独居老人的用水用气情况,一旦出现异常便能及时预警,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在街头,集成了多种传感器的多功能信息杆,不仅能动态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提升道路通行效率,还能实时追踪学童上学路线,让家长安心。
政务服务也插上了“AI”的翅膀。通过接入大模型技术,“AI—12345热线”和“雄小智”政务办事助手让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从社区关怀到智能交通,从环保监测到低空管理,数十项智能应用已在雄安落地生根,让城市生活更便捷、更安全、更温暖。
从坚实的数字底座,到活跃的创新平台,再到丰富的应用场景,雄安新区正一步一个脚印,将智能、绿色、创新的亮丽名片擦得更亮,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贡献着“雄安方案”。
此报道内容源自《河北日报》的报导。
了解更多河北保定造价行业咨询请登录:保定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