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省邯郸市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多点突破,通过实施精细化“微更新”、构建智慧化防汛体系、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居民生活幸福感。
在涉县,一场以“微更新”为核心的城市提质行动正悄然改变着居民的生活环境。针对城区道路坑洼、积水等问题,当地对步行街、贸易街南段等重点区域实施道路改造,累计修缮道路620余米、便道1000余平方米,修复破损路面40余处,并建成1536米长的商城西街,显著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在供热系统方面,涉县推行“冬病夏治”,完成102个换热站整体维保和123个站点机务检修,巡检热力管网超450公里,确保冬季供暖稳定高效。
与此同时,涉县大力推进城市绿化与公共空间提升。针对绿地退化、设施老化等问题,对龙井大街、和谐园、求实园等重点区域进行景观升级,栽植苗木16万余株。利用城区闲置地块,新建龙悦园、畅春园、站前园等8个口袋公园,并在西岗体育公园打造藏书超3000册的城市书房,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文化休闲空间。此外,城区便民市场完成改造升级,保留早市功能的同时增设健身器材、景观小品和休闲座椅,并在振兴路、牌坊路设立便民服务点,规范经营行为,有效缓解占道经营问题,提升市容环境。
面对汛期挑战,邯郸市城市排水系统全面升级,打造城市防汛“重装兵团”。今年,邯郸市引入“龙吸水3000”大型排水抢险车、遥控清淤机器人等高科技装备,配备4辆大型移动泵车、5辆皮卡式移动泵车、3辆移动电源车及84台套应急设备,整体具备7.22万立方米/小时的应急抽升能力。依托智慧排水防汛指挥平台,整合气象预警、水位监测与设备调度信息,实现23座雨水泵站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和积水风险点提前预警,大幅提升防汛工作的科学性与响应效率。
为确保装备在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邯郸市已组织6次多部门联合防汛演练,建立重点泵站“主电源+应急电源”双重保障体系,并完成对21台格栅机、49台启闭机、219面控制柜的深度养护。全年排查管网629公里,疏通过路管95公里,清淘收水口2.9万座,筑牢城市防汛“安全堤”。
在交通物流领域,邯郸迎来重大突破——邯郸国际陆港铁路专用线项目于近日全面完工。该项目作为交通运输部、工信部确定的“公转铁”重点示范工程,总投资约7.6亿元,铺轨里程8.9公里,设有4条整列到发线和5条装卸线,货场堆场面积达12万平方米,年设计运量300万吨,集装箱处理能力达50万标箱。专用线已连通京广、邯黄、邯长、邯济等国家铁路干线,将于8月底正式开通运营。
作为河北港口集团投资建设的首座内陆港,邯郸国际陆港将成为冀中南地区直达黄骅港的新物流通道,并全面提升陆海联运效能。项目投用后,将提供散杂货、件杂货、汽车整车及整列集装箱装卸服务,助力邯郸打造便捷“出海口”、中欧班列核心到发站和区域对外开放新高地。
从细微处着手的城市更新,到科技赋能的智慧防汛,再到战略性交通项目的落地,邯郸正以系统化思维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城市综合竞争力。
此报道内容源自《河北日报》的报导。
了解更多河北保定造价行业咨询请登录:保定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