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水泥路坑洼不平,燃气与热力管道老化频出问题,空中电线如“蜘蛛网”,公共绿地沦为垃圾堆放点……这些是许多老旧小区居民多年来的共同记忆。如今,在河北各地,这样的“老破小”正悄然蝶变为整洁宜居的“幸福里”。
近年来,河北省各地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步伐,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从“面子”到“里子”全面升级,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生活环境的改善与生活质量的提升。
多元筹资,破解资金难题
改造资金从哪里来?这是老旧小区改造面临的首要挑战。在石家庄市长安区石纺一社区的银都花园小区,这一难题通过“政府+企业+社区”多方协作得以破解。
该小区建于1993年,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冬季供热常因管网老化导致“崩管断气”,居民生活备受困扰。2023年10月,银都花园被列入长安区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在政府专项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社区积极协调,引入社会资本: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出资322万元改造庭院燃气管道,国家电投出资241万元升级二次供热管网。
2024年2月,社区还组织召开居民、物业与施工方座谈会,统筹规划,实现“一次开挖、多管同改”,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改造完成后,小区道路重铺为平整柏油路,停车位重新规划,健身器材、休闲座椅全面更新,管网系统焕然一新。居民郑女士感慨:“现在用气安心,冬天暖气也足了,环境变美,住得更舒心。”
听取民意,改到居民心坎上
改造好不好,居民说了算。在邯郸市丛台区柳颐社区的滏山花园小区,改造过程充分体现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理念。
该小区建于1999年,2019年纳入改造计划。社区通过每周五的居民议事会和微信群调查,广泛征集358户居民意见,发现车棚不足、房屋保温差、绿化带脏乱是三大痛点。
针对这些问题,改造方案精准施策:原200平方米的小车棚扩建为360平方米的智能充电车棚,配备240个充电位,居民刷卡即可安全、实惠充电;实施外墙保温工程,解决冬冷夏热问题;清理绿化带垃圾,补种月季、鸢尾花等植物,并因地制宜打造“乐在棋中”“孝老敬亲园”“婆媳对夸角”等9处文化主题游园。
“现在充电方便,散步有去处,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居民李树贵笑着说,“改造前听意见,改得正是我们想要的,大家都很满意。”
改管结合,长效保持“新颜值”
改造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石家庄市新华区的中国银行宿舍小区在2023年完成改造后,坚持“三分建、七分管”,确保改造成果持久惠民。
该小区建成于1998年,改造内容涵盖道路硬化、排水管道更换、墙体粉刷等基础工程,以及加装楼体保温层、新增消防站、建设带充电桩的自行车棚、修缮花园等完善类项目。如今,小区绿意盎然,月季盛开,小叶黄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改造后,物业加强日常维护,定期检修灯具、健身器材,规范停车管理,及时响应居民诉求。”宁安街道工作人员杨占杰介绍。居民宋玉才表示,过去杂草丛生的小花园如今成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物业人员经常养护花草、打扫卫生,“住在这里,感觉既干净又安心。”
从“忧居”到“优居”,从“老旧”到“宜居”,河北各地的老旧小区改造正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提升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一条条新路、一座座新车棚、一片片新绿地,不仅改出了新环境,更“改”出了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信心。未来,随着更多老旧小区迎来焕新,燕赵大地的城市底色将更加温暖、宜居。
此报道内容源自《河北日报》的报导。
了解更多河北保定造价行业咨询请登录:保定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