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季的到来,阳春三月间,水利部白洋淀流域水生态保护与治理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我市正加快步伐进行建设。这座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站不仅是华北地区的唯一代表,也是河北省全省范围内首个获得国家认可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其涵盖的三大核心区域——易县崇陵水土保持监测站、中科院地理所定兴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以及白洋淀湿地水域观测站,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的科研网络,专注于白洋淀流域的水生态保护与治理工作。
记者于3月底探访了其中的易县崇陵水土保持监测站,了解到了一些令人惊奇的现象和技术应用。即使在非雨季期间,这里的沟道内仍有水流不断,这得益于当地良好的水土保持措施。站长王洁介绍,该站的重点工作是研究如何在白洋淀上游涵养水源,为下游淀区最大限度地天然补水。通过坡面径流泥沙自动监测仪、土壤水分-地表地下产流自动监测仪等高科技设备,他们能够精准掌握水源数据,为流域上游山区的固土保水、涵养水源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与此同时,位于定兴的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则聚焦于碳循环研究。站内的40米高综合观测塔上,碳通量等观测仪器设备正在不间断地进行自动测定。通过高分辨率的碳通量数据库,科学家们能够精确追踪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的二氧化碳交换情况,揭示出区域内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逐年增强的趋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李宇副主任表示,该站建立的长时间序列高分辨率碳通量数据库,为研究生态系统碳循环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白洋淀湿地水域观测站也在积极开展湿地和湖泊水质的变化研究、水体理化及物质循环机制研究等工作。随着研究站建设的不断加快,功能不断完善,流经我市入淀的水源将会更多更净,白洋淀也会更清更美。
白洋淀流域水生态保护与治理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建设,不仅提升了我国在水利领域的科研能力,也为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颗华北之珠将会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此报道内容源自《保定日报》的报导。
了解更多河北保定造价行业咨询请登录:保定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