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南大学教授刘敦文致电承平高速6标段总工程师文佳,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承平高速龙门隧道的施工未对位于其上方的红石门长城产生任何不良影响。这标志着历时数年、克服重重困难的龙门隧道工程不仅圆满结束,而且在文物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承平高速是交通运输部和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连接河北省承德市与北京市平谷区,对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缓解首都交通压力、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兴隆县陡子峪镇水厂村南的京冀交界处,承平高速与红石门长城“相遇”,如何在不破坏长城的前提下完成隧道施工,成为项目团队面临的一大挑战。红石门长城作为戚继光主持修建的历史遗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为了确保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不受损害,承建方决定采取更为谨慎的施工方案。项目团队经过多次论证,最终形成了共识:把保护明长城放在首位,即使面临成本增加和工期延长等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团队选择了以机械式开挖为主的方式,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复杂山体保护孔爆破技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长城的振动影响。这种技术在爆破时产生的震动仅相当于在长城上跺了一脚,有效保证了明长城的安全。同时,项目团队还聘请中南大学专家,对明长城扰动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确保万无一失。尽管如此,龙门隧道的施工速度仅为每天不到1米,远远低于一般山体隧道每日3米的掘进速度。工期因此延长了两倍多,成本增加了超过100万元。经过艰苦努力,承平高速龙门隧道终于“静悄悄”地穿越了红石门长城,这些代价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兴隆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闫伟生表示,这段长城保存完好,能够见证它的完整保留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同时,作为当地长城保护员的张力新也表达了对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乐观预期,他认为随着承平高速的通车,将会为周边地区带来更多游客,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承平高速龙门隧道的顺利完工,为我国在类似项目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龙门隧道的成功案例,我们看到了在现代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的可能性。它不仅是交通建设上的里程碑,更是文物保护理念在实践中的胜利。
此报道内容源自《河北日报》的报导。
了解更多河北保定造价行业咨询请登录:保定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官网